About虛擬&實際

@分享虛擬與實際的世界中所遊玩的心得紀錄,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從人文藝術到現代科技、從虛擬介面到實際生命體。享受的只是一種學習與體驗。若文章內容有誤,歡迎提出以供修改,對文章的回饋,歡迎寄信給我!一起分享,互相學習成長的環境。
@個人簡介在『關於韃靼』
@我是韃靼~我的信箱:chenyuquan at gmail dot com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現今的顯學與趨勢之一---機械人_from Yahoo

這一陣子參加了 NI-GSD 外也剛好與可禎談論了未來機械人的面貌等等.剛好剛剛看到幾篇文章,覺得很不錯,稍微整理與討論.


圖說:為了能夠一窺機器人的發展前景,把機器人送上解剖台認真且仔細地審視其‘解剖結構’無疑是最佳辦法。(圖片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第一篇當然就是討論機械人,
探索機器人內在主要將機械人分成五個部份來作為討論,如下:

感測器、傳輸通訊、控制、致動器與電源

感測器的話可以看相關的文章(感測器相關文章)
此篇已經包含更舊的幾篇,感測器的市場與研發深度是一直一直的往前往下邁進的.而我自己也做過一些chemical sensor,所以對這個頗感興趣.

第二個重點是控制,也是在生活中與你我不可分離的技術之一,舉凡電源開關,電動門,微波爐,汽車,工廠機械等等,都離不開控制(可分為手動,半自動,全自動)
而在控制的自動項目裡面,除了從早期的硬體(relay,電容電阻,計時器等組成控制元見)方式,後來電腦的發明也使得自動變成軟體化了(當然還是少不了必備的硬體),而軟體除了一般大眾熟悉的C語言、VB等等外,也有比較親民的LabVIEW或者分析計算強大的MatLAB(當然還有很多是我不曉得的).

至於電源部份,我相信是對於世界上人類所製造所有的電器用品都一定會面對的問題,電力來源,當然在家裡可以插電.不過若要隨時攜帶,例如手機就無法如此便利,因此有了電池的發明,可是電池電力的容量(又可解釋為持久力)常常是一個電子產品可以使用多久的瓶頸.在電池的研發上面,也已經是個很大區塊的研究領域了.

當然,若可以發明出永久有電的電池,我相信一定是大家都樂於見到的,既然,目前沒有,那沒電的時候,就乖乖充電吧.

喔,充電真麻煩,對阿,每次充電都要找充電器,插座,線還到處跑,都有無線滑鼠了,如果有無限充電就好了.
沒錯,科技始終來自與惰性(喔~錯了~來自於人性),因此當然有人去研究如此的題目,如下:

搭配超級電容器的無限充電技術將橫掃手機市場? Analyst: Super-capacitor aided wireless charging the key to powering mobiles

點連結可以看,不過是英文的!
大致內容是指出無限充電的技術開始趨於成熟,不過真的上市我想還有一段日子.

話說,另外兩點:傳輸通訊與制動器.
傳輸通訊已經從早起的有線通訊演進成現在的無線通訊,包含五花八門的通訊種類(協定??),如紅外線,藍芽,雷射,801.1...(太多種)

而致動器則是接受到感應(感測器),傳輸到處理器(大腦!?),然後大腦給予指令而其動作.真是有趣!!!

喔,剛剛有說到,無線充電,身為機械人強國之一的日本當然不會缺席,[NSC] 日本無線充電式電動車即將上,在公車上也已經使用無線充電的方式進行.
文章是別人翻譯的,來源是朝日新聞,有興趣的可以去日本網站找找.

後論:
到底機械人的底限會到哪,我想是一個無窮想像的境界,畢竟人的夢想有多大,也許就真的可以發展的這麼大,當然希望都是發展在好的方面就是了.
至於後來還想到了什麼有趣的,改天再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