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虛擬&實際

@分享虛擬與實際的世界中所遊玩的心得紀錄,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從人文藝術到現代科技、從虛擬介面到實際生命體。享受的只是一種學習與體驗。若文章內容有誤,歡迎提出以供修改,對文章的回饋,歡迎寄信給我!一起分享,互相學習成長的環境。
@個人簡介在『關於韃靼』
@我是韃靼~我的信箱:chenyuquan at gmail dot com

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台大之後的面談趣事~

前言:
這幾個月面試了幾間公司,雖然不多,但是面談中的樂趣很多,也看到很多,想要記錄下來。

正文:
過年前的日子,有些機會與一些公司的主管面談聊聊,有幾點很有趣,總結一下:

1. 百X泰的主管,給予不清晰的方向,新方向應該還是由對的專業的帶領,雖然很多人都會提出主管通常不會是技術最強的,但至少應該是最通徹瞭解的(例如軟體主管給硬體主管帶領,實在是不優),可以省下很多冤枉路,另外我很介意的大問題就不在此提出。

2. 承X科技的技術長講得很直接,台灣的就業環境是委屈不少年輕有能力的人,可惜在第三點的相輔之下,的確無敵Costdown。(此技術長是我目前最欣賞的人了,可惜沒機會under在他的team)

3. 神X電子的主管說得很好,“台資的企業再怎麼大還是台資”,心態不會變。這讓我想到以前參與的某新創公司,即使是引領外資,骨子裡還是換湯不換藥。

4. 碩X企業的老闆本身雖然非常有能力,不過可能我開的薪資太高,導致在討論工作內容的過程拖很久,不果斷的態度讓我覺得還是不要接受OFFER。
附記:最後確定給了Offer

5. 故X的博士提出工作環境就是官僚體制的地方,就是官官僚撩,上行下效。但是,工作內容會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

6. 台大地質系的教授:其實從這邊知道學術界真的環境已經潰不成軍,會留下來的除了不想離開的、有熱情的,剩下的只不過是混口飯吃的。所以要找個Research Assistant都很難找到...殘念。

7. 光寶科(建興電子)的博士處長提到整合跨領域的人不好找,這是事實,學術體制十年內被搞成如此,的確不可能有100%匹配的。可惜開的薪資就是業界行情價,對於我來說我認為只考慮我沒有實際的業界經驗年數吧,若不是剛好有相關性的研究經驗,我想連錄取都沒有。

8. 佳世達的來電提到公司的一部份是要跨入3D-Printer,但我認為在已經創意出來後的加入戰局(已經晚了兩年),真的只能玩改良、微創新(?)與價格戰,台資的思維總是慢了一小步。
附記:後來此公司是要做骨材之類的~

以上的主管大概都是40~50+up years的人,雖然樣本數不足,但不同的高度給予我的feedback內涵也不同(可配合彭明輝老師的一些文章搭配思考)。

但是都有一個很清晰的狀況就是,若俱有適合的能力,絕對不會是22K或低薪,但是有被costdown就是了。所以千萬不要說自己沒能力,其實是沒有膽子去努力。(這邊的議題具有非常廣闊的討論方向,也許有機會可以寫一篇嘗試討論看看。)

而學術界若沒了熱枕,其實待的人也不多了,因為現在出國留學的人潮也沒以往這麼盛行,連帶的讀博士班的人也少了。

這樣的亂搞下,彼此都受傷害。身邊也不少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不是出國深造,就是遊學打工或者直接待在當地努力,其實為的都是一個理想。

這也讓我想到以前的老闆,不過個中滋味就不適合在公開場所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