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虛擬&實際

@分享虛擬與實際的世界中所遊玩的心得紀錄,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從人文藝術到現代科技、從虛擬介面到實際生命體。享受的只是一種學習與體驗。若文章內容有誤,歡迎提出以供修改,對文章的回饋,歡迎寄信給我!一起分享,互相學習成長的環境。
@個人簡介在『關於韃靼』
@我是韃靼~我的信箱:chenyuquan at gmail dot com

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百日計畫:092-絕望者之歌_階級的旋律

昨晚(5/1)趁著勞動節日,將書籍看完了。

絕望者之歌(Hillbilly Elegy, 鄉巴佬= hillbilly),表述著社會底層的階級複製,即使是白人依然會淪落到大多數人無法想像的問題社群之中。

作者在一連串的『巧合』下,突破那千分之一(或者說數十萬分之幾都不為過)的框架/枷鎖,實現了所謂的美國夢。

這本書籍偶然在某處看到,看完敘述後就決定馬上購入。主要關注的地方是作者的家庭環境,作者非常仔細地描述他從小開始的環境,一個不穩定、浮動、情緒化的家庭。而我們的老祖宗也常說『言教不如身教』,家庭帶給小孩的“教育”是會深入腦子深處,甚至被記錄成身上的DNA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在專業術語上,這稱為『負面童年記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

童年早期經歷巨大壓力,會導致過度的心理壓力反應,或者產生慢性心理壓力,此外也會增加恐懼與焦慮感受產生的機率。

->亦即大腦中處理壓力與衝突的部位永遠處於活化狀態,彷彿一個始終沒關掉的開關。

->人都會有自己的心魔,但總有一天得學會擺脫藉口,為人生負起應有的責任。

->面對未來即使徬徨不安也要怡然自得。

->解決『社群』的問題,看待這件事最好的方法,或許就是認清你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永遠會存在,但當有人快撐不住時,或許你能想辦法拉他一把。

->社區教師(中小學)的悲哀:政府希望這些教師當孩子的牧羊人,但他們都忽略了,這些孩子的父母是虎豹豺狼。若孩子連一個能身心安頓、專心學業的家庭生活都沒有,那麼結構的改變只是徒勞。

後記:
我的生長環境,有一部分可以借用作者提到的一些敘述,雖然相比於作者精彩萬分的經歷,顯得沒有這麼慘烈,不過ACE的影響,仍然存在每個擁有相似經歷的小孩心靈內。

雖然我標記了“階級的旋律”,但紀錄點還是以家庭為主軸,不同階級的家庭通常也會有一樣相似的事情發生,但處理的方式或許就不這麼的雷同~

記得以前閱讀看過一本書籍,每一個人就有一個故事,若真的將每個人的故事如實的記錄下來,現存最大的儲存設備依然遠遠不足夠。可見一個人真的就如同一個小宇宙般的龐大,只在於是“什麼樣的”展現而已,有人默默無名的度過一生,有人精彩萬分的嶄露頭角,當然有更多的人介於其中,各自在安身之處上演著一齣齣名為“人生”的寫實劇。

**
(前言)
從書中看見世界,從世界看見自己。
有很多緣分在過去幾年看見也『聽見』更多的許多人事物。

有時候人就像隻棋子一樣,
被無形的力量掌控,
無力的是明知道事實但無法改變,
無知的是以為這一切是理所當然。

家庭環境真的很重要,
而在勞勞碌碌的人生當中,
有多少擁有小孩的家庭,
是有去理解過這些問題的呢?
邊學邊做是最常見的回答,
但通常那也表示,
這些教育方式都將是從階級複製來的。

記錄一下這本書籍,
深有同感,
該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