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虛擬&實際

@分享虛擬與實際的世界中所遊玩的心得紀錄,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從人文藝術到現代科技、從虛擬介面到實際生命體。享受的只是一種學習與體驗。若文章內容有誤,歡迎提出以供修改,對文章的回饋,歡迎寄信給我!一起分享,互相學習成長的環境。
@個人簡介在『關於韃靼』
@我是韃靼~我的信箱:chenyuquan at gmail dot com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有點不夠力的Color Organ

周末的小玩意~
參考MAKE提供的周末Project,因為不需要到很複雜的工作,就去光華買所缺的零件。

電路設計:


利用輸入音源(音樂)的訊號分為高中低頻,使三組LED隨著音樂閃爍~就是音樂與燈光的搭配~

搭配的音樂是哪首我忘了~因為試了很多首歌~並不是每首都會有很好的LED閃爍比現~好像是謝金燕的嗶嗶嗶~哈哈~


後記:
原本買了高亮度的LED,但是不會亮。第二個問題是音源線全部插入音源座並不會啟動電路的功能,要"稍微"的拉出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插座內的位置有問題否!!??
要再計算一下電路能提供的電壓以及電流多少,然後再修改看是不是能讓高亮度的LED閃爍,要不然就可惜了啊!!~

參考:
Easy LED Color Organ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3D Printer的小紛爭

[3D列印] 猶記得今年開始3D列印開始飆紅,連相關的公司都獲利(雖然兩年前就開始關注的我覺得這只是炒作)。

然後因為紅了,紛爭就開始多了,首先是郭董接受訪問所說的:
(郭台銘:3D列印 只是噱頭) http://goo.gl/AG9ok3
可以看到網路的回文有好有壞,仔細看的話會發現,站在反方的通常都是設計師,原型製造者,工藝製造者...etc...之類的。

不過我個人覺得3D列印跟自動化本來就不是同一個(侷限)領域。後來出了這一邊國外的文章。
(What i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http://goo.gl/7T8As
(中文版) http://goo.gl/cBJ0lz

小結: 郭董的言辭犀利也不是這篇文章才有的,只是他站在的角度是以"自動化、量產、工業化"的角度去看待3D printer,而反對的人是站在原型、雛型機的角度去為3D printer做定位。說真的,實在是沒吵的必要,不過網路回覆多無理性的鄉民,這也就不意外了。

Ref.
Make:Taiwan
Make
聯合理財網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Arduino- RH/ Temp sensor with LCD display

前言:
最近一直很想測室內的二氧化碳,自從上次使用Lab的二氧化碳儀器測過一次後就沒機會了。有在詢問二氧化碳感測器的價錢,沒想到還頗貴的,像一氧化碳或硫化物相關的還比較便宜!!我想這跟二氧化碳分子結構有關(所以才需要使用紅外光譜才能偵測)
偏離主題了,之前就有打算將RH/Temp sensor組裝在Arduino上面,趁這次颱風天沒機會出去溜搭,來拼裝一夏。

硬體:
RH/ Temp sensor (HMZ-435CHS1)
LiquidCrystal (16*2 matrix), 
potentiometer
電容(10 uf)
電阻(220 & 50k ohm)

程式:
這個部分結合了Arduino project 3 & 11的部分,修改一些參數以及顯示的模式。
然後再將之前在使用LabVIEW project所使用的RH/ Temp 電壓校正曲線即可。
溫度校正曲線:
  y = 1.709x2 + 11.428x - 14.54
  R2 = 0.9986
濕度校正曲線:
  y = 2.164x2 + 26.166x - 13.068
  R2 = 0.997

Code:
因為在LCD內要顯示兩個數據,又遇上了數字小數點的顯示問題花了一點時間解決。
目前小數點還沒有更加的解決方式,就暫時以"int"以整數顯示。而LCD顯示部分如下:

  lcd.setCursor(0, 0);
  lcd.print("RH % / Temp deg.");
  lcd.setCursor(0, 1);
  lcd.print(RH);
  lcd.setCursor(8, 1);

  lcd.print(Temp);

其中lcd.setCursor(m, n),m是每列(row)的位置,n是指哪一行(column)。

圖片:


後記:
參考Cookbook有提到字串問題,也許可以將數字定義成字串,然後限制字串的長度。而Arduino網頁以及手邊的書籍好像都沒提到顯示數字位數的資訊,可能我還沒找到!!
再來真正期待的是CO2感測器的加入!!而程式部分則希望加入可以存檔功能(log到電腦內或其他)。

20130714補充
實際的在主臥房測試如下:

修正一些Code計算上的Bug,實際測試,主臥房的溼度果然較工作室低。不過也是預料中,因為開了冷氣!

參考:
Arduino_Project03_Love-o-meter
Arduino_Project11_Crystal Ball
溫濕度感測器_RH & Temperature Sensor
Arduino Cookbook
Arduino Projects Book
Arduino.cc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Arduino_Project13_Touchy-feely Lamp

前言:
太久沒持續的更新Project了,這一陣子忙了太多雜事,讓自己差點失去方向,接著持續學習Arduino以及Python還有不能荒廢的LabVIEW是一定要跟上的。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在默默的規劃和努力中。

這個專題是針對"電容"特性而改成的電容感測器(Capacitive sensor),使用現成的library來讀取累積在金屬薄片上的電量而觸發Led。

硬體:
LED, 電阻(220 & 1M), metal foil (我用鋁箔紙)

程式:
一開始要先呼叫現成的程式庫,然後設定觸發數值以及LED燈位置。然後讀取Sensor的數值,這邊使用了內建的程式庫指令:capSensor.capacitiveSensor(30)其中30是讀取sensor的數值數量,若設定太少,會出現太多變化的可能,若設定太高,則可能會導致讀取同一數值太多次。

CODE:
CapacitiveSensor capSensor = CapacitiveSensor(4, 2)
(4, 2)定義為:(傳送資料到金屬薄片,讀取資料),資料就是從pin4輸出的電壓。

圖影:
乍看下非常的簡陋~><~

後記:
設定了合適的觸發值後,可以更加精確的控制在哪種接觸下可以開啟LED燈,不過還是屬於0/1的設定,若能搭配類比輸出電壓,也許可以進一步的控制LED燈亮度的改變。

參考:
Arduino Projects Book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分享] 十個讓工作室組織化與最佳化的小秘訣

十個讓工作室組織化與最佳化的小秘訣

我曾經在許多地方建置過工作室,它們的應用方向各有不同。為工作室進行規劃,這個流程是很個人同時又很基本的。整個規劃會因為個人的專業與特質的不同而產生變化,能夠變化的範圍相當地廣。並且,這經常也是一個「有機」的、持續變化的過程,可能會花上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會完成所有的「微調」。
一路走來,我發現了一些方法,能夠協助提升工作時的效率與工作室的陳列、組織。以下先列出十個我希望能夠幫得上忙的小秘訣。若是你也有自己的小秘訣想要分享,請寫在下方的留言區。
秘訣一:善用壁掛板
如果你希望能夠利用垂直擺放的方式來規劃工作室,那麼壁掛板將會是你最好的朋友。它既不貴又有許多的附加零件可以購買,在規劃上提供了近乎無限的可能。

秘訣二:善用線軸整理架
如果你有很多的線軸,那麼它們有可能會彼此纏繞在一起導致很難分開。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線軸整理架來解決這個問題。直接買一個或是自己做都行。我自己是用一些廢木柴與一根木樁,在不到一個小時之內就做出來了。

秘訣三:用曬衣繩整理短鱷夾
這個方法是在我的鱷魚夾不斷交纏在一起的情況下想出來的。只需要兩枚圖釘與一條曬衣繩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現在這些鱷魚夾變得既整齊又容易取用。

秘訣四:零件專用的迷你抽屜櫃
這種迷你抽屜櫃數十年來一直是電子工程師的好朋友,它們很適合用來儲存細小的電子零件。而且當你需要徹底翻找的時候,這種抽屜也很容易就能夠整個抽出來。

秘訣五:整理並清除廢棄物
我有好幾個專門用來裝廢棄物的行李箱,分成木頭類、金屬類、塑膠類、電子零件類等等。大約每年一次,徹底檢查這些行李箱的內容物,把你確定不會再用到的東西都丟掉,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清理方法。

秘訣六:廢物利用時務必去蕪存菁
做我們這一行的,有很多人都喜歡廢物利用,但是,一定要確定自己是以聰明的方式在「拾荒」。把你需要的部份拆下、取出,好好整理,剩餘不要的就直接丟棄。照片裡是我專門用來收集引擎、齒輪、皮帶、滑輪等等的盒子。

秘訣七:善用裝牛奶用的塑膠方籃
用來運送牛奶的塑膠方籃既堅固又尺寸劃一,並且很容易就可以在路邊撿到。我自己的都已經用了十五年了仍然「健在」,並且當我搬家時,這種籃子也很容易打包,只需要將它們以九十度垂直疊在一起就行了。

秘訣八:收工時才收拾工具
我是在建築工地工作時學到這點的,你永遠無法預測自己會需要一項工具多久。所以,除非已經要收工了,否則先別急著把工具收起來。並且,一次把所有的工具都拿出來,會比需要時再一件一件地拿出來更有效率。

秘訣九:用繩子串起膠帶卷
這是我在電影製片公司工作時學到的。將一條繩子綁在一個登山鉤上,再把膠帶捲一一串進這條繩子裡,然後把登山鉤掛在一面牆上。現在,這些膠帶卷變得很容易拿取,也不會在地上到處滾來滾去了。

秘訣十:讓工具隨時方便拿取
這是美國知名主持人亞當.薩維奇(Adam Savage)以前擔任模型師傅時所用的工具箱。在他工作時,會在身邊放置兩個像這樣能夠像剪刀一樣打開的工具箱,這樣就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快速取得某樣工具。設置一個像這樣的工具箱是一個不斷微調的過程,有需要的話你可以隨時調整裡面所裝的工具組合。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