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虛擬&實際

@分享虛擬與實際的世界中所遊玩的心得紀錄,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從人文藝術到現代科技、從虛擬介面到實際生命體。享受的只是一種學習與體驗。若文章內容有誤,歡迎提出以供修改,對文章的回饋,歡迎寄信給我!一起分享,互相學習成長的環境。
@個人簡介在『關於韃靼』
@我是韃靼~我的信箱:chenyuquan at gmail dot com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搜尋引擎

前言:
搜尋資料最怕的就是輸入錯誤的關鍵字或者輸入得到海量無關的資料,最近看到有人推薦以下的搜尋引擎,都很不錯。我也會陸續地將以前或者將來看到好用的會在持續更新。
Circuit Scout :沒有多此一舉之嫌,這個網站能讓你查找超過3萬2,000張電路圖表。
Datasheets.com:這個網頁有2.5億種電子零件產品資訊。
Google Scholar(Google學術搜尋):專門提供各種學術文件查詢,包括來自專業學會、各大學院校出版的期刊、書籍與論文等等。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The National Institute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這個網頁與廣泛的科學與工程網站連結,提供全球各種技術規格標準資訊的搜尋。
Patent Law Links :正打算發表你的偉大發明嗎?在你提出專利申請之前,可能需要搞清楚一些之前的類似專利;這個網站收集了許多搜尋引擎,是你對現有專利進行盡責調查的好用工具。
RefSeek:這是一個沒有廣告贊助商的搜尋引擎,提供超過10億條編目文件、網頁、書籍、期刊、報導等等學術內容。
Scirus:科學領域專門的搜尋工具,有超過5億條科學專有名詞編目,可查找期刊、文章、技術書籍、研究員網頁、專利等等資訊。
Sweet Search:這個搜尋引擎雖然名義上是給學生用的,但不僅能提供搜尋結果,也在每一條結果上加入了該網頁的重點摘要,因此能預先看看是否符合你的需要,不必浪費時間開網頁。
TechStreet:需要找標準嗎?這個網站提供了完整的全球各種標準規格內容,包括JEDEC、IEEE、IEC等機構所管轄的各種標準。

WWW Chemistry Guide:可查找各種化學元素特性與相關資訊,一個由科學家與工程師們共同策畫的好用工具。
編譯:Judith Cheng (EET電子工程專輯)
參考原文:10 usefu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arch engines,by Kristin Lewotsky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Join RS Product Catalogue Events

今天(6/20)下午參加了RS在台灣台北的產品型錄發表會,因為對這樣的公司感到非常有趣地說。其實也是對電子電機零件非常的吸引我!!

不過今天到會場發現人其實沒很多,我想是與廠商跟參與的人推銷不夠吧!!顯得有點稀疏!


前半場大概就是介紹RS公司自己的網站,行銷,以及推廣策略,然後搭配一間TE Connectivity介紹他們的產品。重點是有位漂亮的小姐(RS公司)上來介紹,發現是香港人,口音就很有趣,跟以前認識的港澳學妹Yumi一樣的口音,真是懷念!

手抖有點拍不清楚

中間是茶點時間,很不錯的福華飯店的點心,外商公司總是比較貼心給好吃的!!連盤子都是用陶瓷,但美中不足的是熱飲給的杯子卻是冷飲用的,有點搭配失敗!!


後半場就是Bourns & Fluke兩間廠商,其它令我覺得很有趣的是Bourns的主講人,清晰有力,描述有條理,而且更重要的是!!原來平常在用的可變電阻(藍色方塊)就是他們家的產品!現在他們也跨足很多產業,如行動通訊,車用等等(我想這兩塊也會是現在與未來的顯學了)


一開始的問答跟最後的抽獎,我都很幸運地得到小禮物:ㄧ個是4G的隨身硬碟,另外的是很Q的日曆(時間)plus簡易計算機,還可以儲存匯率換算~


不過令我最心動的是這個啊!!


大部頭的紙本型錄,拿起來就很有質感,很有價值啊!在這個電子e話的時代,說真的的確越來越少紙本了,尤其是原本就很巨大的型錄都採用電子化(當然在學校或業界單位或多還是有很多!)


參加這次的說明會,最早也是單純興趣,不過期待RS公司可以越做越好,另外的是我還是覺得之前拿到Key形狀的隨身硬碟比較讚!


參考:

RS Components Ltd (Taiwan)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一些電子電機相關的資訊集合

前言:
這裡記載一些觀念或者名詞解釋(通常是外文縮寫之類的),以備將來查詢。不過說真的,太多縮寫了!!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Bus) & IIC (Inter Integrated Circuit)
---SPI就像是RS232的東西,設定基本參數(如baud rate...etc),可以作同步傳輸使用(?),最高速度為119200bps(119.2kbps)。不需要其他的訊號來觸發傳送。
---而IIC (又可以稱I2C)速度可高達400kbps,使用兩條訊號控制線作為傳輸資料用。分別為:SCL(Serial Clock) : 作為資料傳輸時的參考時脈; SDA(Serial Data) : 以傳列傳輸(一次一位元)的方式傳送資料。
更多的資訊可以參考以下: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Bus) & IIC (Inter Integrated Circuit)
[轉帖]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Bus) & IIC (Inter Integrated Circuit) (包含更多的比較資訊)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學習紀錄] 介面設計與實習_使用LabVIEW NI-VISA

前言:
這裡記錄了研讀此書的一些新發現或者覺得應該記錄下來以供將來參考用。
(XX)是記錄其頁數(因為不是用傳統的累加式頁數)。

Chapter 1~2 基礎的LabVIEW觀念再複習。(42+24)

While loop & For loop
while loop是判斷條件為何來決定程式執行的流程架構,所以迴圈至少會執行一次;而for loop事一開始就要先設定執行的次數。

Chapter 3 擷取資料的處理與分析(34)

節點:
對程式方塊視窗而言,節點包含"函式"、"結構"及"subVI"。有三個執行上常用的工具:
1. 單步進入節點: 進入節點並暫停執行,在按一次則會完成此節點的動作,並且暫停在下一個節點開始的位置。
2. 單步完成節點: 執行完目前的節點後,在下一個開始前暫停執行 (包含兩次的單步進入)。
3. 單步跳出節點: 完成目前節點的動作後暫停執行。

Chapter 4 NI-VISA基本觀念(12)

VISA- 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是NI所開發的通用高階應用程式介面(API),不受平台、匯流排和環境的限制,可以在GPIB、串列埠、並列埠或USB裝置進行通訊。

4-3提到了USB (Universal Serial Bus)介面有兩種:USB INSTR 以及 USB RAW,前者是符合USB測試和測量群組(縮寫USBTMC),NI VISA都可以直接進行通訊。而USB RAW則是不包含USB INSTR的剩餘裝置稱呼,必須要先了解USB通訊協定(Ch 11-14)。例如使用VID/PID序號(USB裝置)來產生NI-VISA所需的.inf檔案,而此檔案可以藉由VISA Driver Development Wizard自動產生,當安裝好驅動程式時候,就可以在Measurement Automation Explorer(MAX)下找到該裝置了。(這邊簡易描述,詳細的可以再參考原文)


4-7有提到NI-VISA.Net API的功能,不過我沒聽過也完全沒用過(還是其實用過了並不曉得呢??)


此章節最後提到NI-VISA的幾種資源:INSTR、MEMACC、INTFC、BACKPLANE、SERVANT、SOCKET和RAQ等等。不過文中式提到大部分的應用程式和儀器的驅動只有使用到最簡單的INSTR資源而已,目前我能接到有撰寫的程式看起來似乎就是這樣。


Chapter 5 複合式介面開發版設計與應用(30)

這一章節突然的就開始介紹起硬體,對於依然是硬體局外人的我來說,有點不知所措,哈哈。都是先簡易的描述一些硬體的介面,如UART、I2C、SPI、SMbus、1-wire與USB等。

這章節我就比較屬於瀏覽式的閱讀了,而其中比較有興趣的是UART與I2C吧,因為前一陣子有想要買顆二氧化碳感測器(Carbon dioxide)來玩玩,不過市面上的這種單一sensor還真的挺少的,大多數都是一氧化碳感測器。而我看到一間有提供比較低價的CO2 sensor的輸出介面就是UART以及可以直接用RS485去讀取資料(經由integrated circuit, 應該就是I2C介面了)。不過還是遲遲下不了手,畢竟單一Sensor要價兩千塊,實在是可用性不廣啊!還在想如何藉由實驗室購入,這樣就是一舉數得了。


然後本章節的後半段提到了Keil C micro-Vision2軟體,用來開發複合式介面開發版的應用軟體,好像是使用C語言以及組合語言的整合。這邊讓我想起了服役的時候所購買的:8051單晶片控制板,實在是個傷心的過往,記得那塊板子是使用組合語言的樣子,現在還在我的工具盒裡面等待我去使用。


-----暫停分隔線(7/30),書籍到期,先還圖書館了,不過是好書可以考慮購入當工具書使用-----
-----準備重新開始分隔線(8/24),已經購入,可以是本隨時參考的好工具書-----

Chapter 6 並列埠的基本概念(24)


Chapter 7 並列埠之輸出/輸入設計與應用(22)


Chapter 8 串列周邊埠的基本概念(30)

同步&非同步
同步先送出MSB位元,非同步先送出LSB位元,RS-232/485屬於非同步傳輸,非同步傳輸適合"長傳輸距離"。

微處理器與周邊的通訊可分為兩種:(P8-3~4)

1. 串列式通訊(Serial)-傳送資料單位為位元(bit)。
2. 並列式通訊(Parallel)-傳送資料單位為位元組(byte)或字元組(word)。
而不論哪一種均包含三種方式:
1. 單向傳輸(simplex)
2. 半雙工傳輸(Half duplex)
3. 全雙工(Full duplex)

Chapter 9 RS-232串列介面之設計與應用(36)


Chapter 10 RS-485串列介面設計與應用(26)


Chapter 11 USB基本特性與規格(50)


參考:

介面設計與實習_使用LabVIEW NI-VISA_許永和_全華

LabVIEW Projects_2013_Integration of Optical Tweezers_ part I

前言:
這半年接了另個老闆的計畫,主要是整合一套光學系統以供生化分析使用。由於機會難得可以練功,當然是答應嘗試看看,一來他省荷包,二來我賺得經驗值,何樂而不為。大概會分幾個部分記錄撰寫程式的過程,但不會將全部寫出,畢竟是關實驗機密啊!寫下來的都是我重新瞭解或者新學到的觀念與自己遇到的障礙如何解決。


Projects & LLB 
設計思考:
主要是為了模組化,且讓主程式的編輯頁面簡潔一些,之前有測試過但是是用在建立安裝檔(.exe)之類的,這次算是第一次正式的使用,不過我以為建立後是個”檔案“而已,殊不知、其實還是個資料夾!!這樣方便性還是沒有LLB來得棒,只是LLB只能附帶VI而已,像額外的.dll都不能代入,可惜之處。(還是有LLB有我疏忽的地方呢??待查詢中!)

程式:
將老師&合作的學生討論許久的架構給整理出來,然後細分成幾個SubVI,目前先做到約25%的進度吧,傅立葉轉換跟影像截取分析的部分還需要些時間去思考(因為最近在寫自己的記帳程式,真是充實)。有幾個部分也有使用呼叫SubVI(顯示令個視窗)的方式,以減少主程式的人機界面規劃(此部分已暫時所需的功能為主,不需要的時候就不用呼叫了)。


後記:
這程式是繼Micro-GC之後的第二個整合型程式,雖然micro-GC還包含硬體的整合與製作,不過這次有許許多多儀器是之前沒機會玩到的,還跨足了影像截取&處理的部分,挑戰性與可學到的也是非常得多!

參考:

LabVIEW Projects_2008/11-2009/02_Integration of MEMS-Fabricated Gas Chromatography
使用LabVIEW控制Webcam以及IMAQdx & IMAQ的合併使用
Using LabVIEW Projects
Managing a Project in LabVIEW
LabVIEW 學習資料
LabVIEW 北方客棧
IT 360
LabVIEW Pro

有關Cluster的紀錄

前言:
這邊記錄一些有關學習Cluster中發現的新Idea或者技巧。

20130603
一般來說叢集(cluster)就是放入不同的資訊,以往都用在儀器控制或者分析數據會用到,剛好看到書中有提到也可以使用在"資料庫"的應用,這倒是我還沒意識到的!!~(例如同學會報名表:姓名,是否出席,附註資料等等)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Nikon P90 new Bag- Kata DC431

NIKON P90的相機包已經壞掉很久了,除了提把脆化外,連拉鍊的拉把也都斷了,雖然還算堪用,不過真的快要不堪用了。

趁著這次要出國,去億華數位相機物色看看有沒有適合的,看了好一陣子以及試用後,終於找到一個外型跟功能都是我想要的,二話不說就買下去了。



外表看起來比原本的扎實~而裡面是很漂亮的黃色,外面左右都有隔間,可以放電池、充電器還有配件等等。



主體就是個有三個隔間的包,然後背帶,然後很貼心的還有防水袋。



接著就是帶著她出門遊玩了~~


參考:
DC-431 DL for mirrorless camera or Handycam

新玩意-空壓機

最近採購了空壓機,一直覺得灰塵在電子零件,電子產品或者書桌等等的很難處理。直接擦掉有些東西又怕磨損,買空壓罐也不是辦法,所以就買下去了,其實也是肖想很久了說。


原始外觀包含外盒(實驗室的)

(我的,加了轉接頭跟噴槍,還比當初實驗室買便宜兩百,老闆真是佛心來的)

雖然有油式的儲氣量多,且馬力強。可是希望吹出來的空氣汙染還是少一點的好,所以選用的是無油式的(若真的還要更乾淨,就要在出口端再加個濾心了。)

雖然真的氣很少,不過還算堪用,而且我看上的除了是無油式的外,還有他的小巧可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