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虛擬&實際

@分享虛擬與實際的世界中所遊玩的心得紀錄,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從人文藝術到現代科技、從虛擬介面到實際生命體。享受的只是一種學習與體驗。若文章內容有誤,歡迎提出以供修改,對文章的回饋,歡迎寄信給我!一起分享,互相學習成長的環境。
@個人簡介在『關於韃靼』
@我是韃靼~我的信箱:chenyuquan at gmail dot com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百日計畫:029-職場模式

(ET-029)
來紀錄一下這幾年相關的職場模式,也希望將來數年後再回來看是否有更新的想法。

職場模式,我想記錄的是職場中的工作型態,或者更縮小議題到:每個成員的工作方式。對於每個認同自己能力的專業職人,都希望在每日的工時內展現自己的工作能力(包含技能、自我管理、團隊合作等),但每個組織都會有自己的DNA,在新創公司(或者新的團隊成立初始期)一開始是混沌的,團隊成員之間磨合、接納,人員的更替,目標的軸轉等等,慢慢地,屬於“團隊”的DNA就會形成,接著可能會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等到下次的新專案、新危機、新的人員更替等,又會開啟新的週期,我稱為這是『摸索=擾動=平衡』週期。

所以並沒有說哪種DNA是一定好的,當然以企業的角度,能永續經營、持續營收的團隊才是最理想的。但以每個人而言,這並不一定是唯一。有些人期待的是高壓、快速步調的DNA,有些人是喜歡緩慢、悠哉的步調,而有些人則是期待穩定、自由的環境。

既然是記錄自己的想法,就描述一下我自己無法接受的『DNA』,分三個面向討論。

第一點是:『自我管理』
我喜歡增進自己的能力,也喜歡並盡量使用80/20法則在我的職場中,所以我會安排我自己的工作模式、進度,也因此會保留約20%的時間在增進職場能力相關。

在之前一個合作案中,我的好朋友與同事,告知我在工作中不能看書,而這個書則是專業的書籍,但我也發現這間公司,許多員工其實上班都在使用休閒、娛樂網站/媒體等。令我感到困惑,團隊主管認同這些與非工作直接相關的“休閒”行為,卻不認同與工作相關的“學習“行為。

而這個案件,後來我與另一個合作案的老闆聊過,這個老闆曾經在中國當過台商十幾年,他也不認同這個狀況,他的說法是研發人員也許需要增進而學習,但若研發與生產線在同一工廠單位,則會使得生產線人員認為”研發人員“沒有在工作。而這位老闆卻無法回答我問題中的另一個疑惑,就是管理層不允許這個狀況,卻允許員工們在老闆看不見的時候上娛樂、通訊等網站或軟體,豈不有趣。

第二點是:『研發概念』
從大學開始,我對於系統開發流程:『分析、設計、整合』開始有了興趣,也持續地鑽研自己的想法,並應用在我每個實驗、專案。類似的開發方法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一籮筐,在此不贅述。

我在一個大型分析儀器的合作案中,擔任軟硬體的系統整合人員,此專案其實延誤許久,但一直沒有完整的Prototype成型,感謝當時一些團隊成員的合作,讓我可以協助此原型機在我加入後的九個月即成型。但後來我就發現當初的硬體選用有了非常大的瑕疵,卻沒有進行更換。與當時的主管以及後期跟總經理直接細談,都應該知道這個是核心問題,可惜我最後仍然只能使用骯髒解法(Dirty solution),這就是沒有經過系統開發流程的影響(*1)。

而產品的研發週期,是必須時時與產品上市或者說是以專案目標調整沒錯,先不論是否因為搶快而無視核心的問題,我也部份認同對於整個產品開發週期而言,部分的忽略是必須的。但對於此專案令我訝異的則是,管理層忽略並延遲解決嚴重的核心議題,而對於儀器部分無關核心功能的機構變更卻可以容許進行更改,對於機構熟悉的專業人士都知道,一個機構的設計變更,可能就是數個星期至數月,嚴重落後目標進度,令我感到心寒(*2)。

第三點是:『誠信』
專業是以科學化的方式去處理專案,這包含經驗、學理、實務所綜合出來的。儀器/設備所跑出來的都是電子訊號,所以一定會有誤差,而可以進一步訂立容許範圍等。

曾經碰過某國內檢驗公司,分析儀器都需要跑定時檢量線,以確保儀器跑出來的數據可以保持最佳狀態。但就我知道有時候總是會有誤差,例如偵測某物質,如之前很紅的三聚氫氨之檢測標準是5.0ppm(紐西蘭),通常這表示分析儀器的偵測極限是低於此數值的,例如1.0ppm(理想)。但是在實際偵測時,可能樣品測出為4.5ppm或者4.0ppm,事實上這些都是誤差範圍內。可是此國內檢驗單位卻修改了檢量線資料,以得到零檢出。為什麼需要做這個手段,是因為雖然得到的數值已經低於檢測標準,但“仍然有檢出”,觀感不佳。

也許是儀器感測器仍有髒污、也許是進行檢量線的標準樣品不準確,也許,有很多『也許』,但若儀器在正常運作下(保養、使用)所得出的數據,就必須接受,或者重複檢驗,而非直接修改檢量線資料以換取所需。而國內有些更小型的檢驗公司,聽聞有更誇張的處事方法,而因為是聽聞來的,就不人云亦云,只記錄實際接觸的案例。

小結:
以上三點,自我管理、研發概念與誠信,是我在此所記錄的,也是我不能適應與接受的DNA。紀錄這些,也是希望未來再次回顧,自己仍然保有這些我認同與不認同的DN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