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虛擬&實際

@分享虛擬與實際的世界中所遊玩的心得紀錄,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從人文藝術到現代科技、從虛擬介面到實際生命體。享受的只是一種學習與體驗。若文章內容有誤,歡迎提出以供修改,對文章的回饋,歡迎寄信給我!一起分享,互相學習成長的環境。
@個人簡介在『關於韃靼』
@我是韃靼~我的信箱:chenyuquan at gmail dot com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百日計畫:026-IVD與LDT

(ET-026)
在ET-021/008記錄了IVD以及CTC相關,有說到體外伴隨性診斷(IVCDD),這裡根據一些美國FDA與市場來紀錄一下。

對生技有興趣的人應該會記得“Theranos”這間獨角獸新創公司,但最終被爆出檢驗平台造假,一時之間,巨大的泡泡就這樣破了。

也許沒很直接的關係,但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獨立檢驗公司,就如同我們蠻常看到的醫事檢驗所,但現在的獨立檢驗公司,能夠檢測的越來越多,如更多的生理數據、更先進的基因檢測、甚至更高階診段資料,這也讓美國FDA覺得很重要,也因此在2014年有了LDT草案 (Laboratory-developed test)。=>網址: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ProductsandMedicalProcedures/InVitroDiagnostics/LaboratoryDevelopedTests/default.htm

稍微簡潔的說,LDT草案就是希望目前越來越多自主開發的獨立檢驗公司,也可以受到更多FDA監管,將這些“技術”當作是醫療器材、醫藥等級來管控。對的,原本的獨立檢驗公司並不是只受到FDA管控,主要是以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CMS為主管單位。

若有在注意醫材市場的,會發現其實檢驗公司有如雨後春筍地冒了出來,除了有更多新穎的生化檢測方法外,一些針對醫材(或只針對醫療儀器)相關市場的接受度更高了,也可以說人民更願意花錢了解自己的生理資訊。

但可以發現大多都是購買現成的儀器(醫療分析儀器在市面上其實不多,大多也都掌握在國際大廠),以”開發或運用現有技術“服務客戶。從市場的角度而言,這是很現實的,因為研發醫療分析儀器以及通過醫療法規認證後,還有市場佈局、銷售、通路等漫長的路程,並不是所以的醫療儀器公司有能力負擔,大多在研發到某個階段就會被收購而出場。也因此購入現有的儀器,去開發新的分析方法,變成是另一種新創型態,就我知道也有部分儀器開發公司後來會轉型成檢測服務公司(或與醫學中心、藥廠合作)。

從法規的角度而言,這些公司的選擇實則是避過了過往的醫療法規門檻,但在2014年LDT草案的發佈後,將來這些檢驗服務公司將面臨到更嚴峻的法規壁壘,而不能只是再像以往般的容易了。但因為台灣是否會跟隨美國的LDT法案,去規範國內的相關公司,這我就不清楚了,後續有機會再繼續記錄相關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