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虛擬&實際

@分享虛擬與實際的世界中所遊玩的心得紀錄,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從人文藝術到現代科技、從虛擬介面到實際生命體。享受的只是一種學習與體驗。若文章內容有誤,歡迎提出以供修改,對文章的回饋,歡迎寄信給我!一起分享,互相學習成長的環境。
@個人簡介在『關於韃靼』
@我是韃靼~我的信箱:chenyuquan at gmail dot com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百日計畫:048-Interview

Interview=面談,我喜歡與不同人面談,可以學到很多,也可以分享我的想法給不同的人,有時候有些互動可以更加深彼此的能量。我過去也常紀錄不同時期的面談(請見參考資料),除了在網路上分想一些資訊外,也藉由記錄下來,在我將來回顧時,可以瞭解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改變或者保持一樣。
(NZ, Mission Bay, 二訪)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百日計畫:045-技術債是債還是本質

記錄一下有關『技術債(technical debt)』的想法,軟體開發常會看見這個字眼以及說法,也常常因為這點而在每個團隊內搞到天搖天動(有嘛?)

軟體發展在硬體時代之後,而許多新名詞也隨之誕生。接觸軟體(任何軟體皆算)也有13年多,除了大一的VB不算外(也真的沒有很認真去學習),從常用的LabVIEW到後來的MATLAB, C/C++, Python以及一些不太被算是程式語言的Mathmatica, Igor等等,對!LabVIEW通常也不太被認為是“正統的程式語言”,不過這是許多熱情者之間的定位之爭(就如同信仰與武學一樣,總是有著,為我正宗的意義),我純粹是個使用者而已。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百日計畫:044-番外篇_殖民與國家_環境與開發

紐西蘭,被譽為全世界最美麗與環境最好的前幾名國家之一,在這次的旅途中(原本想去荷蘭~)除了實際感受外,也試著去瞭解紐西蘭的歷史。

百日計畫:043-尾聲

回來台灣也將近一個月了,回來後先回高雄一趟,又與幾個新舊朋友見面聊聊,也終於有空檔可以讓自己專心紀錄旅行的尾聲。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百日計畫:042-接近尾聲

距離上一紀錄(9/23)也又過了一個月,光陰似箭是個相對的概念,也是很容易感受到的事情。趁著這週有點想法,來紀錄一下這一個月的點滴。


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

百日計畫:041-適應與習慣

ET-041
繼上次038記錄至今,又過了約兩週,時間總是如此的快速。兩週也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來自日本(居多)、泰國、羅馬尼亞、哥倫比亞與中國等。
(photo: 遠方可以遙望sky tower)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百日計畫:040-Electrogate

(ET-040)
目前有所謂的數位微流體(Digital Microfluid),可以“一格”、”一格“的將液體移動,有點像是馬賽克般的切分液體,用的就是電極產生親疏水性表面而將液體捕捉起來。




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百日計畫:039-續增胖計劃感想

<ET-039>
續031-增胖計畫,除了體脂率太低外,實際的體重也是太少,我目前身高搭配的體重應該是落在64-68公斤左右,而現在的體重只有在58公斤左右。而今日去山上看死火山口才發現自己有些地方已經弱掉了,所以紀錄一下想法。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百日計畫:038-短暫的旅程

<ET-038>
<您三八>

短暫紀錄一下這約三天的記憶,天氣真的挺涼爽的~今日的紀錄號碼剛好是038~真是有趣~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百日計畫:037-想想有趣的職場對話與自我思考

ET-037
即將進入下一個短暫的階段,想想過去幾年也真是有趣,對我有幫助以及認識的許多新朋友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印記。

我自己不會刻意去爭取或競賽,也許與我的個性有關,所以從小至今的表現也都是自在就好。但在近幾年開始工作或者進入另一個層次後,開始了有些不一樣的感受。有些對我有著比較強烈的反彈也是令我記憶猶新,打下來作紀錄,與分享這些生活閒談。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百日計畫:036-安全環境與科技評估與管理

ET-036
八月與一間新創公司的VP & CEO聊到合作計畫,這間公司是做工業氣體監測,使用新的生物科技作為載體,理論上可以以較低的價格作出較高的價值(與以往的技術相比)。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百日計畫:035-臨床實驗室自行研發技術經驗分享之工作坊

(ET-035)
在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又參加了跟醫療領域相關的研討會,這與精準醫療國際演討會有點不一樣的是從臨床實驗是的角度直接出發,去討論相關的想法,不過核心的概念是一樣的。精準醫療,一直都不精準、但一直存在。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百日計畫:034-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
今日聽說是七夕,晚上就叫了湘鼎坊的幾道菜,也很久沒有吃這間的菜了。吃完後休息一陣子後來開瓶2013年份 Icewine Cabernet搭配好吃的黑糖吐司。

結束這愜意的美食之夜~


(今日下午騎小橘出去,天氣晴朗但下午三天過後就沒有這麼炎熱了,有點進入秋天的感覺)

百日計畫:033-2017-TRANS

ET-033
週末(8/26)去參觀了2017TRANS的活動,永齡基金會的,就是鴻海成立的,展場裡面也有一些”鴻海/永齡衍生子公司”都是睿什麼開頭的(如睿軒檢驗, 技轉自中山大學)。看看海邊公司主辦的活動也是挺有趣的~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百日計畫:032-精準醫療學會2017年會

(ET-032)參加2017精準醫療學會的年會,難得有機會聽到許多臨床醫生的分享,也多少聽到精準醫療如何與現行醫療的融合或改進。想想其實有很多方法都可以使用,但如何“證實“與”說服“醫生與病人,我想還是任何”新的醫療方法“所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百日計畫:031-增胖計畫

今天騎了一趟機場後的河濱,可以看到飛機起降(當時是起飛),結果舊版的Ipad mini在河邊GPS完全呈現混亂狀態!


最近正進行增重規劃,所以開始記錄每日吃進去的熱量,發現以我的生理資訊,建議每日約3000大卡,結果我今日才吃進了約1200大卡,而基本上我每日吃的可能也不會變化太大。難怪我一直吃不胖~!

體脂計可以約略計算出基本代謝為1500大卡左右/每日,我吃的都還不夠基本代謝使用~想想在高二與高三的時候體重可以達到目前最高的62公斤,大概也是因為那兩年與朋友一同補習,真的是白天吃三餐,晚上吃三餐~上大學後到現在體重已經沒有看到六開頭過了~

從好處想我的飲食很規律,但在計畫中就要開始增加脂肪與蛋白質的亮與比例,才能漸進的增胖~希望體脂率有兩位數的到來。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百日計畫:030-學習模式

學習,將原本不知道或不熟悉的事物在腦中留下痕跡,這是我對『學習』的定義。能否善用這些“記憶”,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從開始出生,我們就一直的在學習,而實際上,人的一生也是都在學習。

學習需要自身體驗或者外在教授之,所以從有歷史紀錄到現在,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學習方法,Google一下"學習方法"或"Learning method"可以看到有數百數億個結果,而學習方法在科學角度裡也可以被歸類在認知科學內。因為人都想要找出有效的學習方法,高速的學習方法等。所以在每個領域裡面都各自有“學習方法”提倡者。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百日計畫:029-職場模式

(ET-029)
來紀錄一下這幾年相關的職場模式,也希望將來數年後再回來看是否有更新的想法。

職場模式,我想記錄的是職場中的工作型態,或者更縮小議題到:每個成員的工作方式。對於每個認同自己能力的專業職人,都希望在每日的工時內展現自己的工作能力(包含技能、自我管理、團隊合作等),但每個組織都會有自己的DNA,在新創公司(或者新的團隊成立初始期)一開始是混沌的,團隊成員之間磨合、接納,人員的更替,目標的軸轉等等,慢慢地,屬於“團隊”的DNA就會形成,接著可能會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等到下次的新專案、新危機、新的人員更替等,又會開啟新的週期,我稱為這是『摸索=擾動=平衡』週期。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百日計畫:028-自然與非自然的篩選

(ET-028)
Nesat即將到來,在臺灣肆虐的颱風,就像被關在圍牆裡一樣,只能等待,也做好準備以防災害加劇。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百日計畫:027-隱私與開放

(ET-027)
在ET-024有提到自動化、智能化相關議題,今日外出處理自然人憑證的事物,經過天橋看到一個整排監視器,想到“天網”的議題,在“影像演算法”與“影像裝置”越來越精密與普遍的今日,要做到滴水不漏的佈置早已經不是問題,而如何運用超大量的影像數據庫去“做”政府或企業或個人想做的事情,只是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的議題而已。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百日計畫:026-IVD與LDT

(ET-026)
在ET-021/008記錄了IVD以及CTC相關,有說到體外伴隨性診斷(IVCDD),這裡根據一些美國FDA與市場來紀錄一下。

對生技有興趣的人應該會記得“Theranos”這間獨角獸新創公司,但最終被爆出檢驗平台造假,一時之間,巨大的泡泡就這樣破了。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百日計畫:025-雲的一日

(ET-025)
週末了,第三週的開始,讓腦袋放空輕鬆點,欣賞今日開始的雲團,很美麗又壯觀。相片只能儲存部分感覺而已,還是親眼所見即所得。記得小時候看著雲總覺得厚重的雲內應該藏有神奇的東西,後來看到宮崎駿的天空之城,讓我瞭解人的想像力是無限且存在許多人的心理。


很幸運的短短十分不到的火燒雲,可以看到並快速地拍照留戀。

又厚又重的雲~一種感覺~

下面的雲層很厚重又很長~~像個航空母艦,又或者像個巨人伸出他長長的手臂~

百日計畫:024-軟體系統的穩定性

(ET-024)
7/21依然是個晴朗的好天氣,中午過後去散步與用餐,想到這幾日交通事故、意外事故以及一些時事議題(如燒香、腳踏車道、共享腳踏車等)。有句俗話說得挺有趣的,有人就有複雜!這並不是只說因為人較為高等所以顯得議題複雜,而是每個人的真理(價值觀)並不同,在決定任何事情之上,都必須經過提出、爭執、理解、妥協等階段,來取得議題的解決方案。

但即使是同樣(或勉強說是類似的)議題,因為時間、地點、參與人、影響事物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以上看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毫無意義。的確!是挺無趣的,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百日計畫:023-創新與管理

(ET-023)
最近參加了很有趣的聚會,也可以說是課程,有蘇拾忠先生的課程,也有Innoventure startup club的分享會。從去年開始閱讀如從零到一、自創思維、聯盟時代、設計思維與精準預測等書(其他更多未列出)。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百日計畫:022-人類大命運

(ET-022)
人類大命運,前天這本約五百頁的書看完了,作者上一本為人類大歷史,描述了他對於從古至今的解讀,而人類大命運則是應用這些背景知識衍生對未來的見解,並提出了三個問題,其實這三個問題可以歸納為核心的問題:神人的誕生。

當死亡不再是個議題時、當個人主義凌駕國族主義時、當生物醫學工程/無機生命工程持續進展時。人類(智人)的下一步是什麼?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百日計畫:021-體外診斷產業閒談

(ET-021)
今日去聽了概念性的課程,同時也想了想蠻多事情的。在回程中拍下了金黃色的內湖街景,快接近下班時間,人潮尚未湧現。

ET-008ET-009有提到IVD與CTC的醫療儀器,2014托前主管兼好同事的巧遇,帶著我進入上準微流體(MiCareo)進行醫療儀器的領域(在創控生技-Tricorn Tech.並不算是真的進入醫療儀器領域),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百日計畫:020-偶遇體外診斷儀器新創公司與研發心得

(ET-020)
昨天傍晚的天空,是很漂亮的粉色系,簡單的光線散射,造就成每個人心中所認定的美感是很有趣的。

今日又因緣際會去了一趟竹北,分享彼此與聽到這三年來模式一樣的醫療儀器開發公司的故事。究竟是否這就是宿命呢?還是這就是一種自然而然地循環,就如同簡單的光線散射/折射就可以創造出許多多的色彩!

我依然傾向於後者,因為也許就如同人類可以被解析為只是大量的生化演算法所堆疊出來的一樣,而證實這些結果的也是生物科學家自己。究竟人類的下一次大演變會變得怎麼樣,實在是有去,只是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看到而已。



百日計畫:019-錯失恐懼症

(ET-019)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定義:總是擔心自己錯過什麼,雖然手中的選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選了之後又很難付出全心全意。

選擇越多,是否越容易得到錯失恐懼症?從文獻記載的解讀是如此!外在的選擇越多,人會不會因此失去專注的能力,人類的嗅覺、注意力和做夢的能力都不如以往,是不是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比較貧脊而灰暗?

但是保有多面向的選擇,是否才是正常的表現呢?若過度的專業化,人不就跟機械人/自動化一樣,只是日復一日地重複快速、單一的動作。亦有一說是人的生活中就是會充滿著不同的矛盾,所以,比起擁有懷疑和矛盾的社會,如果一切要求明快堅決,生活反而可能變得更貧脊而膚淺了。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百日計畫:018-自由的定義

(ET-018)
這幾天有個消息,基本上應該屬於國際新聞了,就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病逝。藉此來說說自己對於自由之意的解讀。


剛好朋友分享了脫北者女孩的書籍,挺有感觸的我也分享我的想法: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百日計畫:017-記錄自我

(ET-017)
這兩天午後無雷陣雨,天氣很好,吃完飯散步一萬步,除了助消化也健健身。

天氣的變化看似無常,但也多少能以科學原理與模式解讀,人生或多或少也如同。有時成敗看似機運,但確有可從一些脈絡可以窺見。所以天時—地利—人和,應已包含所有可能性,端視如何解讀罷了。

我有不定時寫筆記/日記的習慣,不定時的回顧自己以往所記錄的種種事件與感想,對照目前的自己,會想想我的本質是否一樣,或者是否需要調整,不管是哪種,都是希望自己與週邊的人都能有所成長,我認為持續的學習與體驗人生是很基本的態度與高度。

結論是我的記憶真的很不好,看著這些手稿,都會浮現黑人問號。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百日計畫:016-藍色窗簾

(ET-016)
藍色窗簾』,昨日看某篇文章中有人提到這個專有名詞。我不太喜歡專有名詞,專有名詞使用在專業領域是非常合適的,因為專有名詞通常是為了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相對應的內容。但在一般的溝通上面,若總是用一些專有名詞穿插其中,難免讓人覺得無趣。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百日計畫:015-蘋果

(ET-015)
今天輕鬆點聊聊跟蘋果相關的事情:

亞當與夏娃因蘋果而被逐出伊甸園;牛頓因蘋果而促進的新科學發展;賈伯斯因蘋果而使設計超越一般產品。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百日計畫:014-理論與實務的愛恨交織

(ET-014)
晚上在群組有個前輩分享了短文,其中有提到一個Phrase: Hands-on experience,大概的含義就是:(From Cambridge Dic.)

knowledge or skill that someone gets from doing something rather than just reading about it or seeing it being done.

百日計畫:013-隨波逐流

(ET-013)
接續昨日提到有關保持懷疑與驗證的心態,今天要簡單記錄的是『動物農莊』作者,George Orwell,動物農莊是本老書了,但其實也是這幾年才拿起來完整看完兩遍的書籍。藉由經驗自我的年紀增長!對於這本書提到的也有些新的感觸。

提到作者歐威爾,是昨日偶然看到追蹤的書摘網提到作者當初被禁的作者序的一段話:

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百日計畫:012-電子鼻的鼻界



(ET-012)

之前提到的電子鼻,其中有舉例到狗兒(或其他動物)的高靈敏性與高辨識度。而“舊”科學研究是說人類在這方面是遠遠遜色於他們的。


真相是如此嗎?當然不是,最新的科學研究-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百日計畫:011-艾西莫夫之無神論者

(ET-011)
「如果我不是無神論者的話,可能會相信一個不看表面言語來拯救世人的神。這個神應該比較喜歡真誠正直的無神論者,而不是那些電視上的宗教明星,他們滿嘴上帝、上帝,作為卻全都是腐敗、腐敗。」


─艾西莫夫,《 I. Asimov: A Memoir》,1994。

百日計畫:010-冰酒

(ET-010)
說了兩天的醫療相關,回來喜愛的冰酒(Icewine),冰酒這個產品據說也是意外發生。在來不及採收的葡萄被冰凍後,意外發現壓榨出來的汁液出奇的甜美,而這就是冰酒甜度可以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冰酒的來源當然不外乎就是寒冷的地帶,從德國、奧地利、盧森堡到加拿大,都是冰酒的產地。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百日計畫:009-氣體診斷與電子鼻

(ET-009)
昨日紀錄了IVD中的CTC應用,今日紀錄另一個也是非侵入式診斷-氣體。

捕捉、分析、診斷人體“排出”的氣體,所有的氣體除了碳、氫、氧外,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種化學分子,通常會存在空氣中的我們會給個專業到名字-揮發性氣體(或半揮發性氣體),亦即容易揮發的氣體,也可以說是化學分子,如尿味(阿摩尼亞),汽油味(芳香烴類)ˇ等,而人體一樣會產生各種氣體,如屁(硫化物)、體味(汗腺)、肺交換排出氣體等等。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百日計畫:008-CTC技術

(ET-008, 有補充)
整理一下思緒,近三年多接觸體外診斷儀器(In Vitro Diagnostics),亦即藉由非侵入式的偵測方式,來量測人體生理相關資訊,從較為人知的穿戴式裝置到最基本的血液/尿液檢測、X光、超音波、核磁共振等等,都可算是IVD相關類別*1*2。

而其中最常見的大概就是血液了,人體血液中除了紅血球、白血球等,還有很多“資訊”在你被抽血的那幾罐裡面,一般健康檢查的項目大概就可以列出十來項以上。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百日計畫:007-自由與發展的相輔相成

(ET-007)
自由與發展的關係?

社會風氣自由與科技/產業發展是否有絕對的關係,從歷史紀錄來說或許有這麼一絲相關性。


目前有一篇:『北大教授畢業典禮說實話』,提到中國為何在1500年後的發明史上缺席,原因就是社會風氣限制人民自由而導致。而提到1500年為分水嶺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歷史觀點,幾本書籍討論歷史發展如:『帖木兒之後』,『槍砲、病菌與鋼鐵』與『人類大歷史』等書(還有一些忘了書名),討論1500年後的大殖民世界,藉由航海(葡萄牙、西班牙等等),更快速且更大量的進行人口遷徙,而將更多的技術、知識傳播到不同地方(當然也包含殖民、疾病傳遞出去)。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百日計畫:006-午後大雷雨

(ET-006)
大雷雨!
http://muz.tw/1wUc

下大雷雨,午後雷陣雨,很巧地回到家才開始大雷雨!陽台的排水管因為短暫大量進水,排水不及而爆出!畢竟大樓式的構造通常是一管到底,例如排煙管、廁所通氣孔等等,所以若住在低樓層也常常飽受堵塞之苦。

炎熱的夏天常常悶熱,偶而來場午後雷陣雨是可以稍微消暑一下,辛苦的則是正在工地做工的人以及正外出騎車的騎士。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百日計畫:005-動物靈魂

(ET-005)
親近的動物!人也是動物的一種,提到動物是否有靈魂(包含人在內)也一直是科學研究的重點之一,不管是從神經科學還是從更基礎的生物科學都持續地研究並想瞭解這些奧秘。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百日計畫:004-被動的智者與主動的勇者

(ET-004)
謠言止於智者,還是動亂始於智者。昨日談到網路、同溫層等議題,現在自己紀錄/思考一下:

1. 過於方便的虛擬平台,讓部分人可以躲在虛擬屏蔽而隨意發言。(言論自由?)
2. 媒體非中立應該是個常識,但這個常識也存在著偏誤。(媒體操弄)
3.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是歷久彌新的老話題。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百日計畫:003-有意義的網

(ET-003)
延續『有意義的網』,這個觀點很有趣,以我的角度來思考,也許就可以簡化為“共識”、或者就是所謂的“同溫層”,為什麼需要共識或者同溫層的存在,我認為就是為了能快速理解彼此、以共同的目標前進為優先。畢竟很少人喜歡老是在“達成共識”、“不斷的溝通”上面打轉,許多朋友或者有在工作的一定很有感觸。

而有意義的網,這個網包含的範圍可以從小到家庭、朋友,大道公司組織、宗教與國家。自古以來其實也是分分合合,彼此衝撞,才會直接/間接導致許許多多的重大事件(如宗教戰爭、國內/國際戰爭、傳世的家庭戰爭,用戰爭也許不是很恰當,但我想表示就是一種價值觀的牴觸)。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百日計畫:002-有意義的網

(ET-002)
續昨日的人類社會議題,『人類大歷史』這本書有一段很有趣:

{人類會以一種不斷自我循環的方式,持續加強彼此的信念。每一次的互相確認,都會讓這張『意義的網』收得更緊,直到你別無選擇,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

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百日計畫:001-麝香貓咖啡

(ET-001)
這次收藏了幾隻冰酒,普洛森(Blossom)老闆Eric很大方的送了私藏的貓屎原豆,對於已經不常喝咖啡的我而言,有了進一步查詢的興趣,來源是印尼的金色百林莊園,也才知道原來印尼許多貓屎咖啡莊園其實都是華人經營的。

其中這莊園將咖啡豆分三個等級,圓豆、野生豆、豢養豆三種(依等級排序),Eric分享的是圓豆。想想這種一杯$500以上的咖啡,經過這麼神奇的方式產生,只能說天底下的新鮮事總是不少。💩

而單價從原本的800+到現在可以500左右,其實說穿了也是透過有效的系統而產生,在閱讀人類大歷史/槍砲、病菌與鋼鐵以及目前在看的人類大命運,可以稍微理解人類社會如何“有效使用”自然資源來找出適合的模式。至於是好是壞,端看從哪個角度切入,可以持續討論下去~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在商業世界裡,您值多少?或者您的職務值多少?

在職場上,不管面試前、後,都一定碰到的是薪資,如何定義薪資、如何談判薪資,我想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又愛又恨的議題。怎麼百戰百勝?或者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想『做功課』應該都是必備的。

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霸王之夢、渣誌

很久沒寫一下筆記,這次讀完兩本書=霸王之夢、渣誌,人類大命運準備接續開始。

霸王之夢,延續前三冊:一場歷史的思辯之旅,而這次場景移到春秋戰國的吳、越之爭,藉由歷史的記載,可以體會與思考的可以有很多面向,如何去解讀當然是由每個人自行定義,可以參考、也可以接受、更可以挑戰/質疑。而這也是閱讀歷史有趣之處。PS: 原來吳越的世仇是這樣的由來~

渣誌:人渣文本周先生的“第一本”書籍,之前在網路也關注不少周先生的文章,常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維方式。利用七十八個議題引導讀者進入不同的思維,適合喜歡“自找麻煩”的讀者閱讀。PS: 很多議題非常值得花時間去自我問答~

小心得:以前曾和朋友提到過,『一旦開始了思考,就像啟動了思想運行的齒輪,是停不下來的。』但這話表達的是一種行為,無關是非對錯、也不表示結果是否正確。今日若要進行修正這句話,我想我會提出新的:可以輕鬆的去思考,也可以沈重的去思考,或者介於之間自行調整。思考過多並不代表什麼,祇代表你有在動腦而已!

鋼鐵與病菌、槍炮

鋼鐵與病菌、槍炮,作者是Jared Diamond,也是『大崩壞』的筆者。

這是已經出版20年的書籍,雖然如此,但書中提到的脈絡大抵能符合現今趨勢、新證據等。書籍核心概念從作者的一位朋友起頭,而此問題其實也是現今世界上有不少人在問的、在想的疑惑,就是為什麼現在的世界版圖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自己填路),作者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去整合各科學資訊,最終提出五大關鍵點:糧食生產、病菌、技術(包括武器)、政治組織與文字。

(生物)地理優先是否合理,仍然有兩造說法,但作者此書的脈絡,也不斷的可以被類比到不同的領域去討論與驗證。如人類發展史與企業發展史有相似之處。

閱讀完此書,心中的感觸也是非常深,不僅是因為現在所謂的『近因』,“可能”早就被『終極因』所制約,而先前的歷史將會不斷的影響後來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來說,人類資源的分佈、社會階級的傳承、國家之間的興落,都是某種程度上相似。但文末導讀王道還先生也提出一點值得思考的:『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來自不同個體、不同社群的互動』,『人類心靈似乎只能在多元互動的環境中才能發揮潛力』。

認同此點,但實務上的確很難,這也是有些國家可以快速強大,而有些國家卻一直無法突破的原因之一。近日看一些國內社群議題,就有此感慨,但希望只是自己的多慮。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化學定位

(有感亂發)
化學背景普遍都被定位為材料相關,不論是在化工產業(油,燃,塑等),或民生產業(飲食,生活用品之材料),或生醫產業(藥物合成,醫療器材材料),或品質管理(QA/QC),剩下的再被打散到不同職務/職責當中(如管理,法規,商業等等)。前述主要的大宗就是"材料"了~~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外包隨便聊

昨日抽空到台科大去給學生程式上的建議與討論,聊了一個半小時,其實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對他有幫助,畢竟他原本是想將他無法解決的問題尋求外包資源!我認為研究期間最大的本錢就是學習可以接受失敗,畢竟沒持續努力的人不會持續得到失敗。希望對他有些啓發了,至少我也只接受他一杯小七咖啡,不像之前一位哪間學校(?)的學生,討論半小時多我收他五百塊,後來他也沒有後續的進展,讓我稍稍覺得可惜,也因此後來決定不再收這種討論費用。😱

後來晚上在公館走了好幾間舊書店與一般書店找書,最後還是在一般書店找到我想要的藏書,雖然有點舊,但還是很開心找到了!😍

逛書店的途中,在資源回收桶旁發現了一個好玩意!復古造型的“廣播接收器”,可以放CD,暫時還不知道被丟棄的原因,週末來檢查看看是什麼樣的問題。也算是小古董了!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暗黑醫療史_蘇上豪

三個月前閱讀完此書,昨日在整理書籍才發現忘了記錄一下。

暗黑醫療史,我很喜歡這類型的書籍,並不是因為只單單提到一些不為人知的趣聞,或者是一些因為浮不上檯面的學術/醫學記事,而是因為需要非常深入瞭解此領域並且橫向地汲取多方觀點才能寫出這樣的一本書籍,作者蘇醫生就是這麼一位有趣且有深度的作者。


喜歡雜學的在下,對於書中提到的數個歷史也是同樣感到有趣且為當時/當下的受害者(試驗品)感到傷心,但這些也已經成為過往的歷史了。


不過不要忘了,目前以及將來仍然有大量的人體試驗或者已經進行實際的醫療臨床治療/輔助項目,在更未來的將來(五十或五百年後!),將來的人(或許不是人)看到現在的我們所進行的醫療行為,是不是就會像是我們正在閱讀此書一樣,感覺荒誕或者不可置信呢?


答案我想就是你/妳所想的那樣了~


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歷史

網址:
http://www.natgeomedia.com/reading/47532

【九月號】古埃及鳥木乃伊身體內的秘密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IMAGES(FROM CT SCANS): SALIMA IKRAM AND OTHERS, SOUTH A


以往的考古,將取得的遺跡進行處理,大多是破壞性的,近代應用電腦斷層掃描方式,除了不破壞古物而知內裡乾坤,一種是新發現外。從整體而未破壞的角度去分析文物,則是另一種不同層級的觀感。


而後續的解讀,當然跟有無使用電腦斷層掃瞄並無決定正相關,但因此展現了許許多多的原貌,我想也是令局外人的我們,感到世界的歷史是這麼的廣大且有趣的。

原文: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6/09/explore-egyptian-bird-mummy/